508 | 5 | 8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是经由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但是,人们对有关西方革命学说如何在当时的日本传播似乎尚不太明了。简单说来,1921年以前,马克思学说在日本的传播可分为四个时期:转介、翻译、低潮、重新繁荣。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学说的深入接触,就是从中国流亡者和留学生,特别是其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大规模转译日文有关论著开始的。
Abstract:[1]冯利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渠道的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2]金一南.苦难辉煌[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8.
[3]糸屋寿雄.日本社會主義運動思想史[M]東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79.
[4]大久保利謙.西周全集:卷2[M]東京:宗高書房,1966.
[5]姜义华.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6]中国对马克思的正式介绍,迟至1905年,详后文.
[7]山边健太郎.日本マルク主義———この发展の歷史と文獻[J].思想,1956,(7).
[8][日]日本近代思想史研究会.近代日本思想史:卷二[M].李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9]黄显功.红色中华第一书[N].光明日报,2011-06-15.
[10]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册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1][德]李博.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M].赵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2][日]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神髓[M].马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3]东方杂志总目.[M].北京:三联书店,1957.
[14]张静庐.中国出版史料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5]岸本英太郎.大阪平民新聞解說[J].明治社會主義史料集,1962,(5).
[16]近代日本思想史:卷三[M].那庚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7][苏]苏共中央研究院.围绕马克思《资本论》所进行的思想斗争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18]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9]王训昭.郭沫若研究资料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0][日]实藤惠秀.中譯日文書目錄[M].國際文化振興會,1945.
[21]康有为.大同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22]荣孟源.辛亥革命前中国书刊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J].新建设,1953,(3).
[23]高瑞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4]欧阳跃峰.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业余宣传”[J].安徽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25]Martin Bernal.“The Triumph of Anarchism over Marx-ism,1906-1907”,in Mary Clabaugh Wrightt.China in Revo-lution.The First Phase,1900-1913.Yale University Press,1968.
[26]李海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尝试———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与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3,(4).
[27]吴二华.关于李大钊如何接触河上肇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考证[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1489
中图分类号:B313.7;D231
引用信息:
[1]党为.1921年以前马克思学说在日本的传播——兼及中国的转译[J].湖北社会科学,2012,No.303(03):5-8.DOI:10.13660/j.cnki.42-1112/c.011489.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