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4, 11, No.455 33-38
民粹主义思潮的历史嬗变及其当代表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人民主体’的阶级性与历史性研究”(20BKS005)
邮箱(Email):
DOI: 10.13660/j.cnki.42-1112/c.016433
摘要:

民粹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社会变革期的俄美地区,复兴于20世纪中后期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拉美地区,当前第三波崛起于21世纪初的欧美发达国家。民粹主义作为世界性的政治思潮几经兴衰、显隐结合,在各个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特色。然而,本质上来说,民粹主义思潮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生成于经济基础的结构性转型,真实地反映了发展利益相对受损者对经济转型公平正义的质疑。民粹主义者基于近代人民主权观念试图垄断“人民”的解释权并反抗体制,否定历史发展进步观乃至走向文化虚无主义。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样构成了一定的挑战,我们需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直面社会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从而有效回应民粹主义的风险挑战。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林红.当代民粹主义的两极化趋势及其制度根源[J].国际政治研究,2017,(01).

[2]孙国杰,林伯海.当代西方民粹主义的表象、实质及影响[J].思想教育研究,2023,(12).

[3]陈友德,王晋晓.论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的当代价值[J].南方论刊,2019,(06).

[4]肖遥,牛先锋.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列宁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研究述评[J].理论视野,2021,(08).

[5]赵丁琪.民粹主义的话语本质与社会基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0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邓理.技术变革与政治变迁:互联网对西方民粹主义的多重赋能[J].理论月刊,2020,(08).

[8]刘建国,马龙闪.论俄国民粹主义的文化观[J].哲学研究,2005,(12).

[9]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戴长征.欧美新近一波民粹主义的成因、特点及影响[J].人民论坛,2020,(32).

[11]张芯瑜.拉美民粹主义对民主影响的实证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2021,(01).

[12]张磊.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及其影响——新一届欧洲议会党团的结盟与竞争格局[J].欧洲研究,2024,(04).

[13]刘娜,刘佳.表征·演绎·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透视与审思[J].领导科学,2024,(03).

[14]袁富民,张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本质规定、内在结构与促进路径[J].伦理学研究,2023,(06).

[1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433

中图分类号:D091

引用信息:

[1]袁富民,孔垂裕.民粹主义思潮的历史嬗变及其当代表现[J].湖北社会科学,2024,No.455(11):33-38.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433.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人民主体’的阶级性与历史性研究”(20BKS005)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