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3, 10, No.322 57-60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主轴空间演变探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3660/j.cnki.42-1112/c.012447
摘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选择经济发展主轴的研究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初步分析了主要铁路公路交通建设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主轴空间演变。城市引力模型计算数值分析结果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八条发展主轴空间布局。长江中游城市群重点发展八条发展主轴的狭长地带:京沪发展主轴,京广发展主轴,沪昆发展主轴,京九发展主轴,沪汉蓉发展主轴,沿江发展主轴,闽赣鄂发展主轴和京福发展主轴。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江景和.汉长昌发展极:构想回顾与后续建议[J].湖北社会科学,2012,(7).

[2]江景和.关于湘鄂赣三省内部和对外合作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3,(4).

[3]Howard Ebenezer.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Geddes P.Cities in Evolu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Town-planning Movement and the Study of Cities[J].London:Williams and Norgate,1915.

[5]Gottman Jean.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Economic Geography,1957,(3).

[6]Hall P.Pain K.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M].London:Earthscan,2006.

[7]宋家泰.城市—区域与城市区域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调查研究[J].地理学报,1980,35(4).

[8]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9]崔功豪,杜国庆.中国城镇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0]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1]姚士谋,朱英明,等.中国城市群(第二版)[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12]顾朝林.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1,30(5).

[13]胡序威,周一星,等.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4]宁越敏,武前波.企业空间组织与城市——区域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5]方创琳,宋吉涛,等.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学报,2005,60(5).

[16]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J].地理科学,2011,31(9).

[17]赵伟.中部地区崛起的城市群战略[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

[18]牛树海.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布局——战略支点网络模式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144(4).

[19]方创琳,蔺学芹.武汉城市群的空间整合与产业合理化组织[J].地理研究,2008,27(2).

[20]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影响过程与实施效果评价.[J].地理科学,2012,32(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12.

[22]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2447

中图分类号:F299.27

引用信息:

[1]钟小根,吕桦,江景和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主轴空间演变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No.322(10):57-60.DOI:10.13660/j.cnki.42-1112/c.012447.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