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 | 30 | 27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将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发展界划为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抽象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三个阶段。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是资本逻辑产生之前的共同体形式,血缘关系、宗法关系、宗教关系、直接性伦理关系是其运行的基础和规范。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因其固有的局限以及资本逻辑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被以抽象性、颠倒性、同质性、外在性为特征的抽象共同体所取代。抽象共同体运行的基础和规范是物物交换、民族国家、商品拜物教和中介性伦理。囿于资本逻辑所创造的历史条件及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抽象共同体必然要向自由人联合体转换。以自由联合、共有、共创、共享为基础和特征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共同体发展的最高阶段。马克思对共同体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的考察和揭示,对于当前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坐标、内在张力和世界意义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不完全统计,马克思在其相关著作中,曾使用过十余种不同的共同体概念,如真正的共同体、现实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共产制共同体、古代共同体、劳动的共同体、原始共同体、部落共同体、天然的共同体、民族共同体、社会共同体、货币共同体等。
(1)自然形成的共同体阶段的伦理关系主要是一种直接性关系(人—人),不需要物的中介(人—物—人)。比如,关于君臣的伦理关系,直接指向君和臣,并不需要某种物来中介。这是其与后一个阶段的伦理关系或伦理观念的主要区别。在物的依赖性阶段,不论是强调自由,还是强调平等,都是以某种物为中介的,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体现在对物的分有上,只有在物的中介基础上,才能够讨论自由和平等,不然对自由和平等的讨论就缺乏参照系,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这里我们把这一阶段的伦理关系称作直接性伦理关系,把后一阶段即抽象共同体阶段的伦理关系称作中介性伦理关系。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5045
中图分类号:A811;D820
引用信息:
[1]桑明旭.马克思对共同体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9,No.388(04):12-21.DOI:10.13660/j.cnki.42-1112/c.015045.
基金信息: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阶段性成果(18VSJ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