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 0 | 5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伴随着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乡镇面临权力弱化、责任泛化的权责失衡困境。在此背景下,基层综合执法改革通过行政执法权的下沉将事权、资源和人员下放到乡镇,旨在破解乡镇权责失衡困境。但是下沉的行政执法权在与乡土社会和基层治理的碰撞中面临权力用不到、不好用、不敢用的困境,导致其不仅难以有效实现乡镇赋权,反而加剧乡镇权责失衡。这一悖论的产生根源于有限的专项性事权并未增强基层总体性治理权力,也没有改变条块权力的失衡结构。基于此,基层放权赋能改革的核心是增强基层治权,平衡好国家基础权力和基层治理权力的关系,同时也要立足不变体制变机制的改革思维,通过机制的创新激活基层治理权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应对权责失衡困境。
Abstract:[1]金晓伟.“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制度逻辑、实践探索与规范路径[J].治理研究,2023,(0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2(001).
[3]杨雪冬.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J].社会科学,2012,(11).
[4]邓大才.反向避责:上位转嫁与逐层移责——以地方政府改革创新过程为分析对象[J].理论探讨,2020,(02).
[5]李忠汉.治理重心下移的“关系梗阻”及“疏通路径”[J].政治学研究,2021,(06).
[6]夏德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难题及其破解[J].中国行政管理,2016,(06).
[7]夏正林,何典.我国乡镇政府执法权配置研究[J].江淮论坛,2019,(06).
[8]叶必丰.执法权下沉到底的法律回应[J].法学评论,2021,(03).
[9]陈柏峰.乡镇执法权的配置:现状与改革[J].求索,2020,(01).
[10]吕普生.中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40年:演进、挑战及走向[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8,(06).
[11]田先红.属地管理与基层避责:一种理论解释——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
[12]叶贵仁,蔡龚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的多维结构变迁与能动者策略[J].理论与改革,2024,(01).
[13]吕普生,吕忠.中国基层执法中的相机选择:从策略赋权到话语使用[J].中国行政管理,2020,(02).
[14]戴治勇.选择性执法[J].法学研究,2008,(04).
[15]陈柏峰.基层社会的弹性执法及其后果[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05).
[16]刘杨.基层执法专业化的实践困境及其解释——兼论基层执法的多元属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17]吴春来,赵晓峰,李立.条块关系与基层执法权属地化的结构困境——Y镇“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的个案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2,(09).
[18]卢护锋.行政执法权重心下移的制度逻辑及其理论展开[J].行政法学研究,2020,(05).
[19]申润典,夏德峰.权责一致思路下向基层放权赋权应考量的问题[J].领导科学,2020,(24).
[20]麻宝斌,郭蕊.权责一致与权责背离:在理论与现实之间[J].政治学研究,2010,(01).
[21]贺雪峰.行政体制中的责权利层级不对称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04).
[22]仇叶.行政权集中化配置与基层治理转型困境——以县域“多中心工作”模式为分析基础[J].政治学研究,2021,(01).
[23]杨华.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4]吕健俊,陈柏峰.基层权责失衡的制度成因与组织调适[J].求实,2021,(04).
[25]颜昌武,许丹敏.基层治理中的属地管理:守土有责还是甩锅推责?[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1,(02).
[26]田先红.基层政府卸责行为的逻辑及其治理[J].求索,2021,(05).
[27][美]杰伊·沙夫里茨,[美]卡伦·莱恩,[美]克里斯托弗·博里克,等.公共政策经典[M].彭云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8]王裕根.论乡村社会的内在秩序及其生产机制——以乡镇综治工作为例[J].求实,2017,(08).
[29][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2卷[M].陈海宏,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
[30]申端锋.乡村治权与分类治理:农民上访研究的范式转换[J].开放时代,2010,(06).
[31]杨华.乡村治权与基层治理能力建设[J].湖湘论坛,2018,(05).
[32]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11,(10).
[33]杨华.多中心工作与过程管理:县域治理结构变革的内在逻辑[J].政治学研究,2022,(06).
[34]仇叶.部门工作“中心化”:县域条块关系的重组及其治理后果[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3,(02).
[35]黄俊尧,朱得良.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的条块关系重塑:一个分析框架[J].党政研究,2023,(02).
[36]纪芳,褚明浩.治理吸纳执法:乡镇行政执法何以运行——基于中部多个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的经验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3).
[37]吕普生,张梦慧.执法召集制:“吹哨报到”机制如何使综合执法运转起来[J].河南社会科学,2021,(02).
[38]周振超.条块关系的变迁及影响机制——基于政府职责的视角[J].学术界,2020,(05).
[39]杨华.“不变体制变机制”:基层治理中的机制创新与体制活力——以新邵县酿溪镇“片线结合”为例[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2,(01).
(1)文章中的编码规则为:访谈年月日+县(区、市)首字母缩写+乡镇(街道)首字母缩写+人名首字母缩写及其职称缩写,比如20230916WSZJZ是2023年9月16日在W县S镇访谈的Z局长。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546
中图分类号:D922.1
引用信息:
[1]卢青青.行政执法权下沉的乡镇赋权困境及其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25,No.461(05):47-56.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546.
基金信息: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下沉:体制与机制”(GZC20230929); 湖北省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基层综合执法改革的实践与机制研究”(2024HBBHCXB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