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 | 2 | 3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基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各地各级人大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路径。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数字技术赋能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已成为助力人大创新工作模式的策略性选择。从结构化视角出发,研究认为数字技术赋能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遵循着“组织结构—制度结构—资源结构”同步调适的内在逻辑,以解决技术嵌入与传统人大履职不适配的结构性张力。但尽管如此,人大代表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中依然面临着新的结构性困境,如数字形式主义带来的效率不足、技术刚性致使的治理冲突、兼职人大代表的选择性赋能以及技术失灵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基于此,各地各级人大组织应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进程中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针对性破解上述难题。
Abstract:[1]贾双跃.迈向“新集体行动的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基层公共事务治理的内在机理与优化路径[J].政治学研究,2022,(6).
[2]方帅.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一个优势治理的视角[J].理论月刊,2023,(8).
[3]邬家峰.数字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民主化——基于江苏淮安“码上议”协商平台的实践考察[J].新疆社会科学,2022,(5).
[4]宋菁菁,王金红.数字人大建设何以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创新路径与前景展望[J].学术研究,2022,(2).
[5]许峰.全过程人民民主论域下的地方人大数字化改革机理探析——基于浙江衢州市“数字人大”建设的分析[J].电子政务,2023,(10).
[6]黄毅,宋子寅.论数字技术赋能背景下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施机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2).
[7]郎友兴,吕鸿强.政治制度的技术嵌入:“互联网+”地方人大制度——基于浙江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的实践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
[8]陈家刚,张翔.数字协商民主:制度规范与技术路径——江苏省淮安市“‘码’上议”实践探索[J].江海学刊,2022,(6).
[9]袁超.“技术利维坦”的傲慢与偏见——以“社会化技术权力”为中心的讨论[J].人文杂志,2021,(8).
[10][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M].李康,李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1][英]A.R.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M].夏建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12][美]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M].何俊志,王学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13]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1992,(5).
[14]王江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结构要素与生成机制[J].求实,2021,(5).
[15]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16]刘祺.技术赋能、结构重塑与制度创新:基层数字政府改革的逻辑[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2,(6).
[17]姜宝,曹太鑫,康伟.数字政府驱动的基层政府组织结构变革研究——基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的案例[J].公共管理学报,2022,(2).
[18]汪仲启,赵二毛.夹缝中运作与非线性演进:城市社区中的技术治理生成机制研究——基于对S市L街道“社区智慧大脑”的历时性分析[J].电子政务,2022,(1).
[19]卢志朋,陈剩勇.数字技术协调行政组织何以可能?——论技术性协同治理的效用及其限度[J].党政研究,2023,(2).
[20]文宏,李风山.自主下沉与借势联结:纵向府际结构中的资源配置机制研究——基于Q市D村“领导挂点调研”的案例考察[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3).
[21]魏来,徐锦杰,涂一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机制与组织逻辑[J].社会主义研究,2023,(1).
[22][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3][瑞典]乔恩·皮埃尔,[美]B.盖伊·彼得斯.治理、政治与国家[M].唐贤兴,马婷,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9.
[24]黄新华.数字形式主义的表征、根源与规制[J].国家治理,2023,(6).
[25]丁波.数字赋能还是数字负担: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及治理反思[J].电子政务,2022,(8).
[26]杨秀勇,何晓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检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
[27]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
[28]邹平学.中国代表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29]杨晓光,陈凯华,郑晓龙,等.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挑战及应对[J].国家治理,2023,(5).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264
中图分类号:D622;TP399
引用信息:
[1]方帅.数字技术赋能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结构与困境[J].湖北社会科学,2024,No.447(03):75-81.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264.
基金信息: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创新研究”(22ZZC00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层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创新研究”(2022SJYB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