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 0 | 13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制度概念是连通所有制度议题的节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四大流派分别将制度视作理性行动者的激励结构、静态的文化和认知、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权力结构、内在于行动者的建构物,为理解制度概念提供了差异化的路径和丰富的智识资源。然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持有知性化的实体本体论或缺乏明确的本体论,导致对制度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认识论层面并暴露出自然界的缺位或外生化、激励的中立性、观念的决定性、对中层制度作用的高估等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论确立了以感性实践活动为内核的本体论,以现实的自然界为基础奠定了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的核心地位,进而从生产关系等感性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制度的本体,并在认识论层面兼容或超越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各流派的制度概念。
Abstract:[1][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美]杰克·奈特.制度与社会冲突[M].周伟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美]肯尼斯·谢普斯勒.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制度、结构及局限[J].学习与探索,2017,(01).
[4][韩]河连燮.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M].李秀峰,柴宝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美]保罗·迪马吉奥,[美]沃尔特·鲍威尔.导言[M]//[美]沃尔特·鲍威尔,[美]保罗·迪马吉奥.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姚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美]约翰·迈耶,[美]布利安·罗恩.制度化的组织:作为神话与仪式的正式结构[M]//[美]沃尔特·鲍威尔,[美]保罗·迪马吉奥.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姚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美]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利益偏好与身份认同[M].姚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8][美]彼得·豪尔,[美]罗斯玛丽·泰勒.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流派[M]//何俊志,任军锋,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9][美]詹姆斯·马霍尼,[美]凯瑟琳·西伦.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J].国外理论动态,2017,(02).
[10][英]科林·海伊.建构制度主义:起源、特点及应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01).
[11][美]维维恩·施密特.话语制度主义:观念与话语的解释力[J].国外理论动态,2015,(07).
[12][美]盖伊·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M].王向民,段红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3]贺来.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2,(05).
[14]马雪松.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十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王德峰.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意义[J].学习与探索,2004,(01).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9]王德峰.在存在论革命的本质渊源中洞察历史唯物主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0,(06).
[20]江德兴,陈良斌.重返马克思的制度视域——论马克思制度分析的一般框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21]赵峰.制度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3]黄光秋.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思想比较——“同一”关系“:决定”内涵“,同创互补”过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5]陈尧.理性选择与民主制度:威廉·赖克与美国实证政治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7][美]阿芙纳·格雷夫.自我强制的政治体系和经济增长:中世纪晚期的热那亚[M]//[美]罗伯特·贝斯,等.分析性叙述.熊美娟,李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8][美]凯瑟琳·西伦,[美]斯温·斯坦莫.比较政治学中的历史制度主义[M]//何俊志,任军锋,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9][美]凯瑟琳·西伦.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M].王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0]Hall P A. Policy Paradigms,Social Learning and the State:The Case of Economic Policymaking in Britain[J]. Comparative Politics,1993, 25(03).
[31][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资本主义的金融化[J].国外理论动态,2007,(07).
(1)作为建构制度主义的理论资源,后现代主义“从本体论层面挑战了既有理论关于社会实在独立于行动者互动之外的看法”(马雪松、冯修青:《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建构主义转向》,载《政治学研究》2023年4期),日常语言学派等语言哲学对话语实践的重视同样挑战了形而上学。但建构制度主义并未完成本体论上的突破,将“观念”置于核心地位的建构制度主义者无疑持有理性本体论,将“话语”置于核心地位的建构制度主义者则主张“在界定话语的含义时,应卸去后现代主义的重负”([美]维维恩·施密特:《话语制度主义:观念与话语的解释力》,载《国外理论动态》2015年7期)并使得“话语”停留在观念及其传递过程的层面,话语主体用以生成、维系或变革制度的背景性观念能力和前景性话语能力也被当作给定的属性而未追问其来源,使得话语制度主义的“人”具有唯灵论的色彩。
(1)制度是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意味着所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是制度。例如,在生产关系转化为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存在“非制度”的阶段,非统治阶级的哲学、艺术等观念上层建筑明显不是制度。归根结底,历史唯物论并不执着于“制度”本身,而是关注制度的本体--社会关系及其具体内容。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542
中图分类号:B03;D0
引用信息:
[1]崔珊珊.何谓制度:历史唯物论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兼容和超越[J].湖北社会科学,2025,No.461(05):15-22+67.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542.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