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0, No.262 44-46
我国城乡人口单向流动的场域机制及其运作逻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200 | 2 | 18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摘要:
我国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单向性人口流动给城市和农村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这些消极后果,导致这种流动的各种因素就成了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从宏观的层面、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城乡人口流动的场域机制,可以发现这种流动是由农村人口在城乡利益场域关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有效资本的状况决定的,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Abstract: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华康德,[法]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郭勇.三元结构条件下中国农业投入问题研究[J].开发研究,2004,(3).
[5]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C922
引用信息:
[1]蒋斌,刘延刚.我国城乡人口单向流动的场域机制及其运作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08,No.262(10):44-46.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