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6, 03, No.351 5-9
论“三生空间”的逻辑结构、制衡机制和发展原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伦理诉求”(15JJD710007)的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10.13660/j.cnki.42-1112/c.013522
摘要:

优化"三生空间"的结构和格局之所以成为完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空间布局的核心任务,是由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以及生态文明空间布局的现实状态决定的。其中,生活空间是人类进行吃穿住用行以及从事日常交往活动的空间存在形式,是延续和培育劳动者的主体场域;生态空间是自然基础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界定了人类活动的地形地貌、活动区域、地理位置等场域内容,是维持劳动主体生命活动的栖居之地,同时,也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提供生态前提,是任何社会生产活动顺利运转的先决条件。而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的空间场域和空间结果,即构成生产空间。生产空间是劳动活动的空间存在形式。受自然和历史条件局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只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以及集中性与平衡性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促进"三生空间"的和谐发展。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3522

中图分类号:C912;X2

引用信息:

[1]刘燕.论“三生空间”的逻辑结构、制衡机制和发展原则[J].湖北社会科学,2016,No.351(03):5-9.DOI:10.13660/j.cnki.42-1112/c.013522.

基金信息: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伦理诉求”(15JJD710007)的阶段性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