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3, 02, No.434 15-23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三个论题再思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3660/j.cnki.42-1112/c.016040
摘要: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本质上是资本逻辑不断打开民族和地区的界限,实现全球空间扩张的结果。虽然资本逻辑扩张起到了瓦解中国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将中国纳入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中的“文明作用”,但这只是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附带品。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资本逻辑的客观历史作用时,也从道德维度批判了它的“主观之恶”,体现了历史性和伦理性的统一。面对濒临崩溃的旧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中国自身发展的特殊性,表达了对中国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乐观期待。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透视近代中国命运的方法,对我们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逻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重要启示。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加]伍德.资本的帝国[M].王恒杰,宋兴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丰子义.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1]余乃忠.理论“偶遇”与民族感性世界化——马克思论“中国社会主义”[J].理论探讨,2019,(1).

[12]洪振涛.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博爱思想的扬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8).

[1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4][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1)参见徐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展望及其现实启示》,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6期,第86—87页。相似观点参见:本刊记者:《准确理解马克思的中国观——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允熠》,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7期,第25页;袁方:《在历史与道义之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亚洲问题”》,载《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第186页。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040

中图分类号:A81;D61

引用信息:

[1]喻春曦.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三个论题再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23,No.434(02):15-23.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040.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