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 10 | 85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市民社会促成了法治、参与及民主型政治文化、中产阶级等要素的产生,使民众参与政治成为可能和必要,同时也确保了国家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与平衡,这一切便构成了民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必须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Abstract:①80年代后我国民间组织的迅速增加及其出现的增长高峰就是很好的例证,并且它们的兴起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改变了社会的治理状况进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善治。参考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②比如,过分依赖于党政权力机关,“官民双重性”、“官办”色彩太严重;某些民间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强制性过大,使其缺乏应有的自愿自治性;许多民间组织所规定或声称的职能与其实际所起的作用相差很大,等等。参考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日]猪口孝,等.变动中的民主[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2]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 ].北京:卷人民出版社,2001.
[4]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美]科恩.论民主[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9][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伯.公民文化[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0]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1][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1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13]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035
引用信息:
[1]张青国.论市民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J].湖北社会科学,2005(03):40-42.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