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16, 08, No.356 11-14+30
“私有财产的扬弃”与人的类本质的生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10.13660/j.cnki.42-1112/c.013712
摘要:

私有财产对人而言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成为个人延续自己种生命,确立自己独立性的物质基础;而另一方面,它导致人对物的依赖性,并形成人的价值的物化。马克思曾把共产主义解释成为"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在这里,所谓共有财产意味着为人的类生命奠基,即,使人们能够在拥有自己和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还生成人的类本质,成就人的共同的社会生活和宇宙生命。这就是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状态下人的生存方式。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巴贝夫.巴贝夫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3712

中图分类号:A811

引用信息:

[1]元永浩.“私有财产的扬弃”与人的类本质的生成[J].湖北社会科学,2016,No.356(08):11-14+30.DOI:10.13660/j.cnki.42-1112/c.013712.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