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2, 11, No.431 24-35
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法治与德治研究”(17JZD005);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民主话语新秩序建构视角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向度与限度研究”(22ZXYB019)
邮箱(Email):
DOI: 10.13660/j.cnki.42-1112/c.015992
摘要:

新型举国体制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一方面,新型举国体制深深根植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与利益共同体思想,在此基础上,充分汲取了民主集中制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理论滋养,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另一方面,其既汲取了古代中国举国体制的有益成果,又借鉴了苏联举国体制的经验教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逻辑;同时,其扎根于党领导人民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百年奋进实践中,蕴含了深刻的实践逻辑。三层逻辑相互融通、有机统一,共同构筑起新型举国体制的时代逻辑与鲜明特色。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02).

[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N].人民日报,2022-09-07(01).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董晋骞.“共同利益”的现实性奠基及其“异化”的历史进程--从马克思哲学看[J].社会科学辑刊,2011,(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苏贵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内在机理、基本特征及优越性--基于马克思协作理论的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1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1]李俊伟.论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渊源、历史发展与制度创新[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1,(1).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党建研究,2021,(12).

[18]纪建强,董晓辉.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四个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22,(3).

[19]肖纯柏.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十八大以来民主与集中辩证关系新探[J].党的文献,2014,(3).

[20]陈训秋.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若干原创性贡献[J].中国法学,2022,(4).

[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7]曲青山.论坚持系统观念[N].北京日报,2020-11-30(13).

[28]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9]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02).

[30]习近平.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01).

[31]鞠俊俊.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几个原则[N].学习时报,2021-05-10(02).

[32]刘军.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N].人民日报,2022-05-23(9).

[33]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9集[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弁言).

[34]谢茂松,牟坚.文明史视野中的70年[J].开放时代,2019,(5).

[35]陈劲,阳镇,等.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逻辑、落地模式与应用场景[J].改革,2021,(5).

[36]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M].范忠信,晏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7]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J].法学家,2010,(6).

[38]陈俊生.必须坚持治国理政的全国一盘棋意识[J].求知,2021,(3).

[39]管子[M].(唐)房玄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0]淮南子[M].杨有礼,注.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41]李宜馨.超越官僚制,跳出“周期率”--新时代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新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

[42]张建.新型举国体制与新时代的国家统一[J].上海法学研究,2022,(6).

[43]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4]列宁.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5]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6]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47]海芬蕾.苏联模式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8]斯大林.斯大林文集(1934-195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9]袁定喜.斯大林时期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特征和教训[J].传承,2015,(15).

[50]习近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22-03-01(01).

[51]郝永平,黄相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成就“中国之治”[N].人民日报,2020-03-13(09).

[5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3]何旗.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及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8).

[5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5]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EB/OL].http://hprc.cssn.cn/wxzl/wxysl/wnjj/diiyigewnjh/200907/t20090728_3954113_6.html,2009-07-28.

[56]第一个五年计划简介[EB/OL].http://hprc.cssn.cn/wxzl/wxysl/wnjj/diiyigewnjh/200907/t20090728_3954114.html,2009-07-28.

[57]路风,何鹏宇.举国体制与重大突破--以特殊机构执行和完成重大任务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管理世界,2021,(7).

[58]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59]郑有贵.集中力量办大事与中国的历史性跨越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20,(3).

[6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1]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3]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9-01(02).

[6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5]张云飞.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N].人民日报,2022-07-18(11).

[66]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

[67]习近平.大力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全面启动川藏铁路规划建设[N].人民日报,2018-10-11(1).

[68]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20).

[69]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0-05-09(01).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5992

中图分类号:D61;D621

引用信息:

[1]吴飞,王涛.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22,No.431(11):24-35.DOI:10.13660/j.cnki.42-1112/c.015992.

基金信息: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法治与德治研究”(17JZD005);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民主话语新秩序建构视角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向度与限度研究”(22ZXYB019)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