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 0 | 13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提出,都是重大而深刻的思想解放,二者有着各自既定的出场语境与现实价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结合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从内在逻辑上看,“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不是两条毫无关系的平行直线,而是彼此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相交线。“第一个结合”包含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隐藏在“第一个结合”之中;“第一个结合”引发并凸显出“第二个结合”的重要价值,“第二个结合”持续推动并巩固着“第一个结合”的持续深入。“两个结合”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在交叉和融合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学理层面剖析“第一个结合”与“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时代意义,科学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肩负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
Abstract:[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许全兴.毛泽东与孔夫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李捷.从五四运动百年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广东社会科学,2020,(0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M].程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9]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2]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7]郑淑芬.从自觉到自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夺取文化领导权的历史考察[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3.
[23]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07).
[24]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1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28]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基本信息:
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544
中图分类号:G122;B0-0;A81;D61
引用信息:
[1]赵继伟.论“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25,No.461(05):31-38.DOI:10.13660/j.cnki.42-1112/c.016544.
基金信息: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契合性及融通机制研究”(23BKS041)的阶段性成果